全体育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qtyzzs@126.com

主管单位: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体坛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全体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40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14/G8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长沙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tyzzs@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tyzzs@126.com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全体育》杂志社

网址: 《全体育》杂志社

融入生活,让劳动教育生动起来

时间:2020/10/11  点击:526


       


5月23日,学生们在工艺园内学习和实践水电线路安装。
当日,在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古镇的浙江省严州中学内,包括农耕园、果乐园、工艺园、土木园和微创园等在内的校园劳动基地亮相,高一年级400多名师生开启了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标志着该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面实施,开启劳动教育“必修课”模式。严州中学把劳动教育课分为“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智慧性劳动”三大模块,让孩子们体验劳动实践、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劳动素养。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意见,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课程,而且是必修课,与语文、数学、外语平起平坐。《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填补了新时代、新情况下学校教育的短板,既是对伟大人文精神的推崇,也是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力动员与鞭策。

劳动是做人的根本,历来被舆论定位于美德范畴。一个厌弃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无法自立于世的。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人格的陶冶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人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要在校园生活近20年。“生活即教育”。他们将在这里涂就耀眼的青春底色,铺下人生观第一块端正的基石。因此,劳动只有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生动活泼,收到实效。

一般说来,学校劳动教育取其劳动之狭义,即体力劳动。既然它成了必修课,那么怎样上好这门课,就得多动些脑筋。笔者回顾多年从事普通高中教育的经历,深感劳动教育不能只是口头动员和文本宣读,而要让劳动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力所能及,随机而动,身体力行,出点力,流点汗,动真招,让他们经受磨砺,变得坚强自信,逐渐夯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在进行劳动教育中,有两件事使笔者感触良深。笔者工作的学校是山区贫困县一所普通高中。10多年前各种设施还很简陋,教室远不及大城市高中洁净漂亮。笔者想让学生试着将教室粉刷一遍。几经斟酌,笔者认为高中生可以完成,于是找来几个家住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星期天做这件事:“相信你们一定能干好,给下午返校同学一个惊喜。”

他们很踊跃,很快借来工具,星期日一早就干起来了。笔者和他们一块儿边干边指导,气氛空前活跃,教室里不时飘出笑声。半天时间教室粉刷得焕然一新。傍晚返校的同学看到明亮清新的教室,不胜惊喜:“哇——谁干的?真漂亮!”

事后在一次班会上,笔者高度评价了这次劳动,讲了劳动的伟大和对人生的深刻意义。受表扬的同学,觉得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都自豪地笑了。他们说:“虽然累点,但有一种成就感,心里很满足。”

一位铁路职工的女儿,由于学业成绩较差,平时显得自卑孤僻,很少与人交流。粉刷教室前,笔者特地“怂恿”她参加。她认为这是对她的信任,很高兴,用板车从车站拉来好几件工具。劳动中跑前跑后,不停地提水添料。大家对她赞不绝口。这次劳动使她逐渐走出自卑阴影,融入了集体,变得自信开朗、勤学好问,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第二学期她被选为团支部委员。她说:“是劳动改变了我。”此事于她似乎偶然,于笔者却并不感到意外。

另一件事,是那时学校冬季取暖需要烤煤火。煤火上经常放一壶热气升腾的开水,以保持教室的温度与湿度。煤火是需要“伺候”的,费力又麻烦。笔者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轮流照料煤火。他们觉得很有趣,还悄悄搞起了竞赛,看谁把“暖气”烧得更好。就这样,一个冬季教室里温暖如春。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烧煤火的要领,而且看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生活,几乎“得意忘形”,争相自称“供暖大师”。繁琐费力的事,变得生动活泼。有的还回家向父母夸张地炫耀。家长很高兴,说孩子变得勤快了。

伴随形势的变化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虽然笔者的学校用林立的高楼替代了简陋教室,虽然“烤煤火”也成了现在孩子的陌生话语,但校内外仍有不少适合青少年参与的公益劳动。当年劳动教育没有课本,以后有了课本,尽管书中不可能有“粉刷教室”和“烤煤火”,但劳动的普遍意义是相通的。

培根在《习惯与教育》一文中说得好:“教育就是早年开始培养的习惯。”校友会上,早年毕业生最多的话题,不是考试分数和班级排名,而是当年生动活泼的劳动场景。随着阅历积累,他们最终明白了人生不经磨砺便无所谓沧桑,没有沧桑就谈不上成长。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出过力、流过汗,苦点累点,才能获得尊严,才有充实与丰富,才堪当大任。

时下有些家长见孩子劳动,不是怕孩子累着,就是嫌孩子干得不合格,赶忙接过工具替他们干。这种做法无助于孩子成长。因为人生的某个阶段,是需要做某种劳动训练的。小学生正是训练干轻活儿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过去了,以后就很难弥补。孩子成长需要呵护,但不需要溺爱;需要引导,但不需要越俎代庖。教育是一种慢艺术、也是等待艺术,劳动教育尤其如此。要允许孩子们起初对劳动教育不理解、不满意,要允许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出现点瑕疵,或搞点恶作剧,允许他们慢慢来。试想,谁不是从冒失莽撞的毛头小子蝶化过来的?

加强劳动教育,就是让青年人经风雨,受磨砺,练就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品格,和劳动成就梦想的自信。这种品格和自信力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笔者相信,只要恰当融入学生的生活,周密设计,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就不难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为河南省鲁山县第二高中教师)

王培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由: 全体育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全体育杂志社编辑部

2020/10/11

上一篇:直击浙江2020高考
下一篇:北京:49225名考生参加今年高考 共考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