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北京市体育局
主办单位:北京体育博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编辑出版:《全运动》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276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536/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中青在线上海5月3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记者今天在上海市教委举行的“奋进新时代 教育新华章”发布会上获悉,上海浦东自去年10月启动“宜学曹路”以来,不断探索政府、学校、社会联动的思政教育方式,大大改善了过去生源易流失、人才难引进的情况。
浦东新区曹路镇党委书记吕东胜在会上介绍,曹路镇域内有3所高校、1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已建成校区达32个,这样教育资源高度集聚的情况在浦东新区众多街镇中并不多。“宜学曹路”项目开展后的政企社合作、多方资源共享,给“开门办思政”具体落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包括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凯迪拉克工厂在内,有15家企业和单位是曹路镇签约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
记者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看到,全国劳模、改革先锋包起帆正在给一群初中生讲述自己发明“木材抓斗”“生铁抓斗”“废钢抓斗”的经历。包起帆嘱咐孩子们,爱国是创新之本,让发明创新在岗位创造价值、走向国际,是真正的爱国。
而在曹路镇的龚路中心小学会堂,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魏福海正在为孩子们作“南极精神报告会”。他讲述,自己的职责是负责我国南极考察站和飞机运行的保障工作,需要在远离祖国和家人一万多公里的极寒之地驻守半年甚至更久;然而,能为国家南极科考事业贡献青春,他感到非常自豪。
报告会后,浦东新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邓悦告诉记者,现在的社区人群流动程度大,只有打开校门才能认识学校以外的社会。在她看来,引进社会力量办教育,既能让孩子打开眼界,也能让家长加强对基层的了解和对社区的满意度。
本文由: 全运动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全运动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