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北京市体育局
主办单位:北京体育博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编辑出版:《全运动》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276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536/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黄欢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润文)1992年出生的葛盛有一个外号,人称“葛大爷”。给他起外号的不是别人,是他从教4年来带过的学生们。
葛盛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初二(5)班的语文老师,从2015年任教以来,利用假期在4年里陆续走访了近100名学生家庭,累计写下了10万字的暖心日记,在现代通讯手段多样化的今天,用一种质朴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期末结束,便知道,我校的一项重大工程,家访……拿起班级花名册,正考虑去哪一家,一个身影浮现在我眼前。高高的个子,背着书包,平日不善言辞,但精神饱满,眼神中看出一种柔和的坚定,和班级中其它女生不一样。正是前段时间她生病了,耽误了一星期课,虽然多次和她妈妈联系,但还是有点不放心……”这是葛盛近10万字日记里的其中一小段,记录了他去家访前的想法和孩子的具体情况。
“写日记是为了把孩子们真实的情况记录下来,也是给他们留下一份成长的记录档案。”葛盛说,“身为班主任,每走一户家庭,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经历。通过家访,才能看到学生们背后的故事。”
在得知“葛大爷”要来家访的消息后,姜雨晨觉得非常意外,“总以为没有老师家访会来这么远的地方。”姜雨晨的家离学校有20多公里,每天上学要花1个多小时,他是葛盛家访过程中距离最远的一个学生。
更让他惊喜的是,葛盛不仅来了,还给他带来了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我到现在都还在细细品味。”
葛老师家访给学生赠书
给学生们带一本书是葛盛每次家访的必备功课。“作为语文老师,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在读书中成长,学会思考,慢慢进步。”
成绩平平还有点偏科的李歆昱在听说葛盛要来家访时,一开始非常紧张,“以前老师来家访总会说我的缺点。”没想到葛盛第一次去家访,跟母亲说起的都是自己的优点,李歆昱非常感动。
在葛盛看来,家访并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激励,更多时候自己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
得知李歆昱的父亲患病在床,多年来是母亲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位平凡的母亲在面对生活的不易时,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撑起了一个家,这对年轻的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家访之后,葛盛为李歆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他与李歆昱约定,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或疑惑都可以写在留言本里,老师一定会给你回复,共同分享,交流探讨。
“能够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信任,作为老师我觉得特别荣幸。”葛盛一直记得学校前辈们的教诲,“与学生平等共处,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为了真正走进孩子内心,葛盛针对一些家长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等情况,借鉴其他老师们的实践经验,他开始利用节假日带学生们一起走出校园,“行走南京”。
从南京玄武湖的环湖赛到明城墙的历史大探讨,从南京图书馆的读书会到雪天爬紫金山,一次次的课外活动逐渐拉近了葛盛与学生们的距离。
每次外出实践都是学生自愿参与,从第一次只有五六人报名到最多一次十五人参加,甚至后来连家长们也主动申请要求加入。葛盛认为,这样一种外出实践也是“家访”的一种方式,“在这过程中能全面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让老师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身份,而是成为孩子们学习路上最忠实可靠的朋友。”
事实上,葛盛的家访经历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据了解,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的每位老师都在坚持家访,这项工作学校已经开展了七年。
“让100%的老师走进100%的学生。”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校长陈荣华说,“让每个老师都能走进每个家庭,走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带动老师开展深入思考,推进学校爱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成才。”
本文由: 全运动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全运动杂志社编辑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