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北京市体育局
主办单位:北京体育博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编辑出版:《全运动》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276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536/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庆玲)业界普遍认为,10到15岁是足球运动员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到对有潜力的运动员既不影响完成义务教育,也能够得到专业的足球训练?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今天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进校园足球是要面向人人,普及是最根本的。但现在的普及和过去相比,除了教会运动技能成为必需之外,还要组织课余训练和全员参与的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优秀的后备人才自己就可以冒出来。在自己冒出来之后,可以通过“满天星”训练营等进行相关的专门化训练,“在国民教育体系里面,完全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后备人才”。
关于初中以上的学段要加强校园足球培训工作的说法,王登峰表示,“确实是需要加强。但是我们不会把这些孩子专门聚到一块儿,减少他们文化课的学习以增加他们的训练,而是还留在学校里面,只不过通过我们选拔性竞赛的机制,让这些孩子在区域里能够由政府选派高水平的教练对他们进行额外的训练和指导,为他们当中有一大批孩子能够成长为优秀足球运动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足协的职业俱乐部的要求来讲,可能也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就是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关系。”王登峰说,教育系统会全力配合体育部门,在体校、足校等,针对一些集训的队员加强他们文化课的学习。“我们也希望这样一种政策能够让这些运动员全面接受义务教育的培训,能够拿到合格的毕业证,为他们将来即使做不了职业运动员,也能够成为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由: 全运动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全运动杂志社编辑部
2019/07/24